日前,受降水减少、气温偏高影响,河北中北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,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积1065万亩,该省已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。据了解,今年以来,河北省平均降水量123.2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少13%,特别是6月份,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29毫米。
与去年的“高温+南旱北涝”不同,今年进入夏季以后,第一个让人冷不防的竟然是北方的高温。此次高温始于6月21日,发生区域为华北、黄淮地区,以京津冀鲁豫为甚,许多地方的最高温度达到40℃,破了历史极值。
与高温相伴的就是降水减少。到目前,内蒙古东部、吉林西部、辽宁西部、河北中北部、山东北部等地均出现了中至重度气象干旱,内蒙古赤峰、河北承德等地出现了特旱。而且,短期内北方这种高温少雨的天气还会继续,既抗高温又抗干旱迫在眉睫。
(资料图)
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种情况的发生?这种情况与厄尔尼诺有关系吗?
气象专家分析,导致北方高温的微观原因是华北、黄淮地区长期受强盛暖气团的控制,而北方传统的雨季通常要到7月下旬才开始,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万里无云、艳阳高照的情况。
而从宏观方面讲,北方打破历史极值的高温还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所致。从近几十年的数据分析,我国总体气候态势的变化还是“温水双增”。据统计,从2000年至2022年的22年间,全国有98%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,有67%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。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,增温效应更普遍,增水效应范围没有增温效应那么大。而且,即便是增水,也不能排除个别时间段个别地区会出现干旱的情况。
至于广为关注的厄尔尼诺,其与现在北方的高温少雨并无直接关联。理解厄尔尼诺需要注意两点:一,厄尔尼诺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,有时甚至是相反的;二,即便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区,厄尔尼诺在不同年份的影响也有可能不完全一样。
具体到今年,厄尔尼诺会对我国气候造成什么影响?
一,会造成我国更热,包括南方北方,主要以暖冬为表现形式;二,南方多雨,尤其是在汛期阶段,包括长江、淮河、太湖流域均存在洪涝灾害风险,与去年南方地区长达79天的高温干旱完全不同。
目前,我国东北地区(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)的玉米、大豆等春播作物正处于幼苗生长期,华北、黄淮地区绝大多数夏播作物刚刚种下。高温干旱易造成东北地区春播作物幼苗生长受阻,而在华北黄淮地区,则会影响夏玉米等秋粮作物的出苗速度。
无论是东北地区的春播作物,还是华北黄淮地区的夏播作物,其收获期均在秋季的10月份左右,是我国最重要的秋粮品种,而秋粮的产量又占到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/4左右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叫“有苗不愁长”,经常用来形容别人家的孩子,看着看着就长大了。“有苗不愁长”的道理是对的,但前提是要有苗,而且苗还不能太差,而现在北方干旱区要做的就是要保好苗。包括塘坝、水库要及时蓄水,包括科学防灾减灾,及时灌水保苗,适时中耕除草,增施叶面肥,增强植株抗逆能力,包括具备条件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,等等。
无论是去年的南方高温干旱,还是今年目前的北方高温干旱,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气候变化课,需要我们逐步了解和领会其内涵。那么,气候变化的最大特征是什么?答案有二,一是全球变暖,二是极端天气发生频次增加,且强度也增加。所谓极端天气,去年的南方和现在的北方就是证明。
而且,也不能因为此时北方高温干旱就认定北方还是以旱为主。有数据为证,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同样呈温增水增态势,年平均气温升高0.03℃,年平均降水量增加4.2毫米。还有,即便是现在北方部分省份受旱,依然不能肯定今年这些省份就一定会一直旱下去,比如去年的内蒙古,在干旱了7个月以后,从8月份开始一下子就进入了汛期,部分地区还发生了洪涝灾害,这就是所谓的“旱涝急转”。
所以,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,北方的干旱省份要抗旱保苗。同时,要逐步在实践中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和多变,从管理手段上,从应对措施上,从短期的应急,到长期的适应和利用,都要“冷热”两手抓,抗旱防涝两手都要硬!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